時事

021測試原創

週五, 06/08/2018 - 17:12

古今來許多世家,無非積德; 天地間第一人品,還是讀書。

讀書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 修德不期獲報,自然夢穩心安。

為善最樂,讀書便佳。

諸君到此何為,豈徒學問文章,擅一藝微長,便算讀書種子; 在我所求亦恕,不過子臣弟友,盡五倫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正確走路步驟1:手臂自然擺

走路時擺動雙臂,有助於保持身體的平衡。「抬頭挺胸縮小腹,雙手微握放腰部、自然擺動肩放鬆、邁開腳步向前走」, 這是飛躍羚羊紀政與希望基金會在推動健走時構思的正確健走姿勢口訣。

NG 手臂應向斜前方、斜後方擺動,減輕肩膀負擔。硬是要讓手臂朝正前方、正後方擺動, 這種不符合人體工學的擺動方式,反而可能導致肩膀疼痛。

正確走路步驟2:重心不偏移

走路關係到身體重心的移動,如果可以有效移動重心,走起路來就能輕鬆不費力。 身體重心的位置約在肚臍下方,想像在肚臍下面抱著一顆球,球滾動的路徑維持一直線最簡單, 為了避免這顆球蛇行,前腳著地時中趾應朝向正前方,在腳跟著地之後,重心再從腳跟、腳心移動到腳尖。

NG 若走路姿勢不正確,身體的重心會上下移動,徒增其他部位的負擔。例如走路內八造成膝蓋內側負擔, 還可能因此導致腰痛;走路時膝蓋沒打直,也會增加大腿、膝關節負擔。

正確走路步驟3:腳跟先著地

正確活用雙腳,能有效預防走路帶來的危險與傷害。 走路雖然不是激烈運動,但是腳在著地的瞬間,還是需要承受體重1.5 倍的衝擊, 而腳掌是承受衝擊並加以緩和的關鍵部位,其中最穩固的就是由大塊骨骼組成的腳跟, 因此在走路的時候以腳跟著地較為安全。

NG 走路時以腳尖著地,容易增加跌倒的機會;若是整個腳掌幾乎同時落地,發出「砰!砰!」的走路聲, 缺乏緩衝的走路方式也可能導致膝蓋疼痛。

間距一拳頭 走路時雙腳之間可以保持一個拳頭寬的距離。 只要在站定時留出雙腳間距,接著每跨出一步,注意腳尖與膝蓋都要朝向正前方, 維持雙腳平行前進的狀態即可。

相關圖片: 
相關影片: 

作者

文章回響

累計點讚:
本月點讚:
Notifications